企業風險管理是一項需要企業各部門均需要參與的工作,是一個典型的跨部門協作業務,因此通過流程管理的方法建立企業風險管理業務工作流程對開展該項工作將顯得十分重要,否則容易出現部門之間職責不清、相互推諉等現象,風險管理工作效果與效率都將會受到影響。
通過流程管理的方式對風險管理業務進行梳理,明確了各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職責,規范了工作流程,固化了各種表單模板,使風險管理業務能夠更好的開展,從而提升公司的整體運營管理水平。
流程管理工作是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礎,風險管理可以運用流程分析法識別風險。
風險管理是以流程化的思考方式(任何業務問題都會反映在核心流程上),進行系統化的風險識別、評估,然后分析誘因,根據誘因再設計應對性的控制措施,邏輯性強,所以風險管理和流程建設是密不可分的,流程建設是開展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管理需要了解業務現狀,因此,風險管理工作可以直接利用流程建設的成果。
企業的業務是主要是通過流程運行的,而風險會存在業務的每一個“角落”,風險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進行風險評估與識別,只有熟悉業務流程,才能更準確的識別風險,因此通過流程分析法將會有利于我們更快更準的找到風險點,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達到為企業“查缺補漏“的作用。
以XX公司的風險評估為案例進行舉例說明:
在評估公司應收賬款形成壞賬收不回款的風險時,通過對發貨前的相關流程進行分析發現,該公司發貨前銷售部門沒有向財務部門查詢客戶的欠款、信用額度等信用信息就進行了發貨,造成了后期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存在較大風險;通過對流程進行分析發現風險后,相關部門對流程進行設計優化,在發貨前增加了向財務部查詢客戶信用的控制活動,明確只能向信用良好的客戶發貨,這樣一來就降低壞賬發生的可能性,減少了公司財物損失的風險。
風險管理工作成果可以運用到流程管理中,風險管理可以作為流程管理的輸入條件
通過對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分析,識別風險,設計控制措施,最終還需要通過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的設置(新建流程或優化原有的流程)來對需要控制的風險進行防范,因此風險評估的結果可以作為流程建設及流程審視優化的重要輸入。
以XX公司為例:通過風險評估分析,該公司海外營銷風險評估值排在公司當年十大風險第一位,為了控制海外營銷方面的風險,公司在國際營銷相關流程中增加項目評審、商務評審、合同評審等關鍵控制點增強對該風險的控制。
由此可見,公司可以運用風險評估的結果,指導流程的設計與優化,使內控關鍵控制點鑲嵌業務流程中,切實起到控制風險的作用。
流程管理是內控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缺陷整改要通過“流程再造”才能標本兼治
“業務流程”是指通過規范一系列連續有規律的行動的發生和執行來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
“業務流程管理”是指在不斷的變革中對企業所有的內外業務通過制度化的控制手段和圖形化的流程模型來進行管理,達到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獲利能力。企業要加強內部控制、保障持續健康發展,進行流程管理是關鍵環節。
一是流程管理是內控體系的載體。內控體系要通過流程管理發揮作用,如對庫存現金的控制首先要明確庫存現金的存、取管理流程,再從流程中分析審批、支出、收人、日限額控制等關鍵控制點,制定嚴格的控制制度確保庫存現金的安全,梳理明確業務流程將使內部控制發揮最大的效用,并能促使各項制度有效地貫徹和實施。二是流程管理使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提高了審計效率。經驗證明,從業務流程人手開展審計,在管理控制的鏈條中查找問題,使審計工作很快切人問題根源,提高效率,并且從根本上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如被審單位存在盤點差錯率高的問題,審計時首先要看單位的盤點制度和管理流程,不是僅關注現場盤點的差錯率,而是重新審視單位過去會計期間盤點的頻率、差錯率的真實性、詢問盤點人監盤人進行盤點的過程、對盤點差錯率的處理等,認真了解公司的庫存管理流程,分析差錯率高是由流程管理的漏洞造成還是個人的主觀原因,最后根據診斷結果確定相應的整改措施或完善制度規范流程或懲戒相關責任人。
西方管理者對“流程再造”定義為: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基礎性再思考和實質性再設計,從而獲得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業績的顯著改善。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效地內部控制同樣隨著公司的發展而改善。審計工作也需要從“查錯防弊”的傳統角色中實現增值服務。通過審計來發現“流程管理”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通過“流程再造”來完善管理、加強內部控制?!岸呓Y合”將使審計工作和“流程管理”相得益彰。將“流程再造”作為審計整改的方式將達到如下效果:
一是彌補制度缺陷,優化業務流程。審計發現的問題有兩種:主觀意識錯誤和制度缺陷。對于后者只有通過“流程再造”細化管理措施、優化業務流程才能徹底鏟除問題的根源。對此,審計提出如下“流程再造”的整改意見:建立健全債權債務預警機制,加強對債權的催收。指定專人,定期編制債權債務表,以時間長短為標準,對超過3個月的債權債務進行逐筆分析,按風險大小進行排列;對超過6個月的債權應進行書面催收,及時判定壞賬比例,確保資產安全;對超過1年的債權應馬上清理完畢,特殊情況要申請,并建立追查機制。對每筆借款要求必須詳細說明借款用途、借款期限、還款時間等。量化借款指標,財務上應對借款人的信用進行核實,主要審核該人歷史借款情況:借款的時間、用途,借款的頻率,還款情況等。通過上述流程再造,將原來的借款流程“填寫借款單→審批→財務記賬→出納付款→還款→財務銷賬”優化為“建立債權催收機制→填寫借款單(說明借款時間、用途、還款期限)→審批(嚴格按照量化借款指標審批)→核實(財務核實借款人信用狀況)→財務記賬→出納付款→催收(按照借款說明的時間、用途和還款期限對借款人進行還款提醒和催收)一還款一財務銷賬”。
二是規避主觀風險,提高審計效率。企業許多問題是由于業務人員不熟悉流程、專業水平低或者人員更迭頻繁造成的。通過“流程再造”不斷優化業務鏈條,形成單位自身成熟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引導業務人員走上規范的道路,從而規避主觀錯誤風險。同時,實行“業務流程管理”、進行“流程再造”也能促使審計人員通過對公司業務流程的判斷,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和問題,增大審計價值,提高審計效率。三是避免錯誤再次發生,形成良性發展 只有通過“流程再造”嚴格把控重要環節,促進單位各項業務能夠按照流程開展,增強業務管理和控制的自動性,才能有效避免“同樣問題重復出現”的情況。通過審計進行不斷深入地“流程再造”,不斷優化各項業務流程,使管理措施和控制手段不斷適應變化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的發展狀態,促進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