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ITSM為人服務,還是人為ITSM服務?》

        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曾指出:ITSM是IT效能管理。是一種提高IT管理效能的工具。從通俗意義上說,ITSM就是一個把企業規范的運作體系利用IT系統進行流程化管理的一種標準體系。ITSM標準涵蓋內容眾多,從早期的IT基礎設施,到應用服務,再到現在的業務服務管理。要實施完整的ITSM,需要經歷一定的過程,首先是實現對底層IT基礎設施的管理,再到應用服務管理,最后是業務服務管理。同時,ITSM也是一個整和了全世界很多成功企業信息管理經驗的知識庫,通過對前人經驗與企業自身業務需求的分析,幫助企業把純粹的IT投資,成功轉化成有序的信息管理模式。對于管理者來說,ISO9000是一個很熟知的質量管理標準;對于公司的管理階層來說,ITSM是一種提高管理效能的工具ITSM就是用IT的角度來看IT管理,比如服務器、網絡、應用的可用性和性能等,更偏重于對業務流程的管理,以服務臺為中心,提供流程式管理。

   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ITSM為人服務,還是人為ITSM服務呢?

   首先,正如前面說到的ITSM(IT服務管理)的基本概念來看,雖然IT服務管理的理念進入中國有些年頭了,但要真正落實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ITSM,從其在國外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必定要經歷從最基礎的IT基礎設施管理發展到對應用系統的管理,再到業務流程的管理,這是逐步提高的三個管理階段。國外IT系統比較成熟的行業,比如像電信和金融這樣的行業。由于他們的IT系統涉及的業務和人員較多且復雜,需要一套流程化的管理實現對其業務系統的梳理。因此,他們的ITSM需求較為成熟。而當前大部分國內企業的IT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水平仍然處于第一和第二階段,只有極少部分企業的IT系統成熟度上升到了第三個階段,即需要對業務服務的管理。因此,首先需要解決好第一和第二階段的管理問題,才能考慮下一階段的管理目標。如果ITSM的底層IT基礎設施管理沒有做到位,那么基于這個基礎的上層流程管理也必定會出現問題,即使實施了完整的ITSM的流程化管理,也是毫無意義的。

   其次 ITSM管理概念引入中國是近幾年的事,很多用戶是從相關的書本和資料上對其進行了解的,結合在IT目前管理工作中的諸多問題,用戶很容易就為其管理理念所吸引,將它當成解決企業IT管理諸多問題的百病良方,結合某些廠商的宣傳,似乎認為ITSM就是某款產品,而真正通過購買了某款產品來實現ITSM的人家又有誰呢?其實,ITSM是一種IT管理的方法論,它必須跟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才可能發揮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都說流程管理是最高效的,殊不知如果系統所產生的告警是誤報,那末基于此所產生的流程只能給用戶添麻煩。再比如,知識庫對用戶來說很關鍵,但是,知識庫統計的元素顆粒度,時間長度都對用戶的查詢帶來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整個知識庫的使用,而這些東西與用戶的IT實際使用情況都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落實ITSM管理系統時,用戶必須結合自身情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建設,有些東西必須根據自身的要求進行相應的開發和整合,才能確保整個系統的可用性和高效性。

   最后,在建立以ITSM為指導思想的管理體系時,需要首先自己清楚一些基本問題,如故障的等級劃分(SLA),知識庫需要記錄的范圍,人員切實的崗位流程安排等等,在對這些具體的情況進行梳理后,用戶才有可能依據一些平臺,經過一定的配置和定制,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服務管理平臺,而那種指望通過購買某個產品,就能夠實現ITSM的想法,顯然是過于天真了,這是觀念的問題,也就是充分利用ITSM來為我們服務,而不是讓我們為了實現ITSM而服務的問題。不難看出,無論是哪種行業標準的誕生,無不是為當前管理和業務提供保障服務的。ITSM同樣如此,它是IT服務管理的標準,它的誕生就是為了更好的讓IT與業務融合,使IT系統能夠更好的為業務服務,將IT部門由技術部門轉變為服務中心。因此,我們需要在對ITSM有清楚認識前提下,逐步建立ITSM流程化管理標準體系的過程中,充分讓ITSM更好的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來為ITSM服務。